美国物价

 3个人参与点评
1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6块5,这6块5在中国都买不了什么东西,在美国能买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美国用1美元就能买下来的东西。 1.剃须刀 1美元剃须刀刮胡子俱乐部,订阅关注这个俱乐部,每月俱乐


 2个人参与点评
来源:豆一博客 咱们的老祖宗似乎对一个人到什么年龄应该处于什么状况很有研究和定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于是就有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之说。 西方人在很


 3个人参与点评
在美国生活,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丶最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不管是打车还是租车,最终目标还是能买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最方便。若是初来美国想在这边买车,人生地不熟的还真是不太敢买,因为华人在美国买车被骗的案例


 2个人参与点评
那年初到美国,下了飞机被接回家,半天之内便经历了两件闻所未闻的怪事。   头一怪,衣裳被褥不许晒。我一路上出了几身臭汗,洗了衬衣却到处找不见扯好的绳子,便挂在门前树枝上,只见女儿一个箭步夺下,说这是犯法


 2个人参与点评
楼主大龄女青年,与未婚夫进行了四五年爱情长跑,同居也几年了,准备步入婚姻。两个人年龄都30+。都工作了好几年。 男友工作脾气各方面都挺好,虽然比较无趣,但是个本分的人,不花心。 唯一有一件事让楼主不是太满


 1个人参与点评
就在5月31号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正式宣布将“Ombré Pink Drink”(Ombre粉红色饮料)添加到连锁店的全年菜单中。其实在这个消息公布前的几周就有星巴克的咖啡师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爆料了这款高颜值饮料“Ombré Pi


 1个人参与点评
LA真的是没有春天,夏天就悄然而至了,但是你一定还缺这几款单品! 1. Alice Olivia 《欢乐颂2》播出之后,全世界的人都在找剧中安迪穿的那件露肩上衣,就是Alice Olivia 家的Alyssa 露肩荷叶边短袖,特别


 5个人参与点评
  利用每三年一次的学术休假,自今年8月开始,我带着家眷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半年。这所大学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旖色佳”,据说是因为风景优美而得名。实际上它位于纽约州中北部阿巴拉契亚山区,相当于中国贵州的山区。就在这么一个“鸟都不常飞到”的地方,却拥有康奈尔这所著名的常青藤大学;五万人的城市,学生就超过三万。   我们租了一幢小房子住下。房子主人名叫丹尼尔,是一位有两个可爱小女儿的单身父亲(按他的说法,他妻子“犯傻”走掉了)。   旖色佳一半以上家庭(即中位家庭)的年收入在39000美元以下。相当于中国什么样的收入呢?要知道答案,我们必须了解购买力平价这个概念。购买力平价的出发点是,各个国家的物价不一样,同样的收入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不同。购买力平价就是要消除物价的影响,在相同物价水平下计算各国的收入。举例来说,联合国发展署公布的我国2004年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总额是19317亿美元,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总额是76423亿美元,说明 2004年美国的总体物价水平约是中国的4倍。由于过去三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9%左右,目前美国相对于中国的物价水平也应该上升同样的比例,达到 4.36倍。因此,旖色佳中位家庭的年收入只相当于在中国的8945美元,按现行的汇率计算就是67087元人民币。北京市2006年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78元,按每户3.4人计算,折合户均67925元。也就是说,旖色佳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北京的相当。   我们住的街区属于旖色佳的老区,住的是一些中低收入的人家。这里的每幢房子都比较小,使用面积估计在100到120平方米之间,而且都有一定年头了。我们住的房子显然是刚刚重新装修过,但仍然显得陈旧。丹尼尔不像是一个富裕的人,但可以看出,他过日子并不节俭。   也许他根本不用节俭,超市里的东西都很便宜。比如一加仑脱脂牛奶2.2美元,折合人民币约每公升4.4元,而国内一公升类似的三元脱脂牛奶是7 元左右。现在是葡萄成熟季节,每磅(约0.9市斤)才99美分;西瓜仍然有,4美元一大个;白兰瓜和哈密瓜都是5美元两个,鸡腿、鸡翅不到1美元一磅;国内贵得离谱的三文鱼最贵每磅也不超过10美元。   沃尔玛里的东西更是便宜得让人无法相信沃尔玛居然还能赢利。我们去沃尔玛买了一袋小扳手,里面各式尺寸的扳手有十几个,可是价格才99美分。且不论人工成本,单是消耗的钢材也该值这个价吧!   再看汽车。本田新推出了08款的雅阁轿车,按照美国权威汽车杂志《汽车与车主》的说法,这是一辆“蛮是车”的轿车,比现在的版本高级了一大截。价格?从19000美元起!也就是不到15万人民币,比国内最便宜的雅阁还便宜4万元!   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房屋价格上涨了80%;在硅谷、华盛顿特区、波士顿和纽约这样的地区,一幢房子的价格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但是,即使这么涨,按可比价格(即剔除了总体物价上涨之后的价格)计算,美国目前的房子价格也只有1890年的两倍;而且,在1997年房价开始大涨之前,美国的实际房价没有超过1890年的水平。但是,自1898年以来,美国的实际收入上涨了至少8倍。   美国的物价相对于收入水平为什么这么低?原因很多。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是一个原因,但不能解释物价的持续走低,因为国内市场竞争最终要遇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限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原因。金融是经济的润滑剂,发达的金融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损耗,从而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比如,由于信用卡的流行,网上交易变得非常便捷,从而把产品和一些服务的市场竞争范围无形地扩大了无数倍,其结果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但是,正因为此,和市场竞争一样,金融市场的发达也不能解释物价的持续走低。   美国的物价本不该这么低,因为美国的人力很贵。以理发为例,在北京,男士理发的中等价位是20元人民币。在美国,即使是在旖色佳这么个地方,理一次发的中等价位也是14美元,外加2美元的小费,折合人民币120元,是北京的6倍。   但是,像理发这样的服务是不可贸易品,即不能出口、也不能进口的产品。美国便宜的东西都是可贸易品,即可以进口、也可以出口的产品。超市里的食品和水果可以从墨西哥进口;汽车可以从日本和德国进口;沃尔玛里面卖的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从中国进口;房子使用的土地不能进口,但造房子的建筑材料都可以进口;等等。   可以进口的东西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市场竞争的范围被充分扩大到了全球范围,美国消费者可以买到世界任何角落里生产的最便宜的东西。世界范围内的产品竞争不仅让原本对价格起限制作用的不可贸易品失去了作用,而且趋向于把它们的价格也在世界范围内拉平。这就是国际贸易理论中著名的萨缪尔森-斯多普定理要说的内容。这个定理的惊人之处在于,只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充分竞争的,那么,产品的国际贸易会拉平劳动力、土地这样不可贸易品的价格。   这似乎和现实中的观察不符,因为我刚才说了,旖色佳这里的理发价格是北京的6倍。但是,美国已经感觉到了压力。最近围绕中国产品质量的风波表面上看和健康有关,实际上是和工作机会和工资有关。对于中国而言,大量出口有利于中国工人赶超美国工人的工资;而对于美国而言,从中国大量进口只会压低美国工人的工资。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即中、美工人由于国际贸易的连接而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在给定劳动力质量的前提下,相同质量的劳动力价格必然趋同,中国的上升,美国的下降。美国的工资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的教育水平高,人力资本丰厚。但是,像我们现在居住的社区,人们的教育水平都不是太高,他们虽然和中国远隔万里,且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却要面对中国工人的竞争。   旖色佳这样的小城是美国的主流,因此国会里的政客们要利用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大做文章,而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为了迎合普通老百姓的趣味,也要跟风呐喊。好在白宫的头脑冷静得多,知道贸易给美国带来的收益在总体上大于它带来的损失,也知道美国最终的竞争力在于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的质量。中美贸易会持续摩擦下去,但不会倒退,因为超市和沃尔玛里低廉的价格需要中美贸易来维持。   (来源:南方网)


 2个人参与点评
想买新车,什么时候买比较好呢?9月起新车更换年份,8月通常是媒体和专家一致认为的最佳购车月份,不过,近日也有报道表示:任何时候都是买车的好时机! 或许不必赶在促销的时候,比如独立日大促或是月底年底——


 4个人参与点评
去年8月25日晚抵达纽约的肯尼迪机场开始到今天,这已是我到美国第八个月了。这半年来一直想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可是一直一拖再拖,因为总觉得对美国的感觉一变再变,自己都有些迷茫了。别人都说在美国会经历三个阶段,我可能处于第二个阶段了。 来美国刚一小段时间的时候,觉得美国很好: Everything.(食物太充足,各色的超市, Korea, Chinese, Japanese supermarket.) 你可以买到在国内可以买到的任何事物, 同时也学着去体味别国的food culture.我喜欢韩国的辣泡菜、韩国的豆腐锅,还有美国的cake. 还记得在上海上新东方的时候,在哈根达斯店里吃的那个RMB25的一个很小的冰淇淋球。入口的时候那香浓的奶味儿第一次让我感觉原来ice cream可以这么好吃。但是其实哈根达斯,只是一个很普通的brand. 这儿有太多种类的ice-cream or ice-cream cake. (peanut cake, carol cake, cheese cake) different 口味。那些造型诱人的甜点可能就是导致美国人肥胖的罪魁祸首吧。其实感觉这里的空气都挺肥的. 快餐:KFC在这里远不如麦当劳的生意好,不过在这里吃的都是些穷人。因为都是 junk food. 但我真的挺喜欢麦当劳的汉堡的,和国内的不太一样。我喜欢cheese的那一款。大部分人到这里都会长胖,所以常常看到学姐们吃每种食物前都对着营养表,计算一下今天的卡路里和脂肪有没有超标。挺累的。 车便宜。二手车,$2000-$3000. 不过养车还是挺贵的。但我到现在还没车呢,因为有了车有时也挺麻烦,还要park费,上高速常有收费的卡。 laptop便宜。 小费:在美国得学着给小费,一般是10%-20%. 节假日一般是15%-30%. 开始时很不习惯,因为要花extra的费用。 付账单:都是AA制。再好的朋友,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看着吃完饭,朋友算钱甚至算到几角钱,还真觉得很恶心,特别是一次在家韩国餐馆,另一桌的一对美国情侣,付账时,男的对女的说,对不起,今天钱没带够,还让你多付了一元钱.faint. 想想国内的同学们,真的是很爽。不过国内流传的留美人的三气,倒是印证了一气——“小气“,来这儿的人不出3年,都会变得小气,这是惯例。有时害怕,真不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商店的service很好。真正能体会顾客是上帝的感觉,anytime,你可以全额退款,甚至使用过的化妆品。一次在家cake 店里,一个美国老太太,叫来waiter指着吃得只剩下一口的cake,说“不合口味”,那个waiter很耐心的介绍了其它几种品种,又给她免费换了一个胡萝卜口味的。Faint. 所以在美国shopping变得很简单,喜欢就拿,回去试一试不喜欢,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服务生甚至还陪着笑脸说“thank you”. 我喜欢坐在朋友的车上,沿着Hudson river, 沿着高速,纽约的夜景尽收眼底的感觉。这里很多男生喜欢在高速公路上选择一条很直的路,很快得开下去,这似乎成了他们排解痛苦和孤独的特定的方式。我还喜欢坐在starbucks里,一边品着散发浓郁咖啡豆香味的monca,一边和朋友有一句没一句得聊着。 喜欢在秋天,和朋友一起,上纽约上洲赏枫。那里大片大片的火红色和绿色的搭配,那么纯粹,让你觉得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 喜欢在这里的自由的空气。没有人会指责你的行为和举止。你可以打扮得很怪异另类。那只会被别人看成是另一种fashion. 就好像人们看光洁的皮肤惯了,一脸的雀斑也成了模特界的特殊的宠儿。追其根源,可能是因为太多的种族,不同的服装和肤色混杂在一起,任何的怪异都让人见怪不怪了。 服装:new York 真的是fashion之都。我们不得不为那些设计师的大胆的设计和对布料质地的灵活运用而折服。一件看似普通的衣服,穿在身上可以应为他的精心的裁剪和布料的感觉而熠熠生辉。在第五大道上,很多很有穿衣品位的人从你身边匆匆走过,形成了赏心悦目的另一道风景。年轻的女孩们都喜欢穿低腰裤,上身很短的上衣,露出苗条的纤腰和小腹,似乎成了另一种性感。很多春夏天的衣服都是低胸的,因为在这里,对女人最高的评价就是性感。其实包括很多含义,身体的,甚至是声音的。 喜欢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逛街的感觉,在macy, Lord Tayor里,惊讶的发现原来,channel, Lancôme 都只是平民可以买得起的。 喜欢享受美国男人的绅士和感性的感觉,任何不认识的人,为你开门,无论上车进电梯,永远的lady first,在subway里,让座给你.........在大街上,anytime, 都可能有人冲你say hi. or 称赞你beautiful.记得第一次是在new York的一个汽车总站,一个意大利人迎面走来,很热情的冲着我说:“oh, you are really beautiful”. 电梯间的一个西班牙人,几乎每天都对我说“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 后来听着听着就习惯了,所以每次他盯着我看的时候,我都会笑着对他说:“I am so beautiful, right?” “yeah!, so beautiful woman.” he always said. 在你走在路上的时候随时都可能有人会称赞你。如“sweety girl!” 在这里让你觉得做女人挺美好的 . 美国人似乎都挺有礼貌的,不小心挡了你的路,甚至有时候,是你不小心碰到了他, 他们都会先对你说“excuse me”. 细心体味着这里公共设施的“以人为本的”宗旨。bus 上每个座位都有两个很小的灯,你可以看书看报。靠窗的地方都有示意停车的按钮。每一个门都是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而特制的。汽车的时刻表都是放在车上 free的。车上还有急救药箱。座位的靠背是可以调节。在学校的图书馆里,cookie, candy, coffee 都是免费供应的。 subway: 纽约的地铁很陈旧,但是想想一百多年前纽约人就开始享受了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地铁里流传着歌舞文化,很多小乐队在这里尽情的演奏着,就像我最喜欢的 Nirvana, 也是从这里起家的。黑人在这里跳着街舞,墨西哥人演奏着土家的乐器,还有些人在这里表演木偶剧。 China town: 一个又脏又乱的地方。真的冠以这个名字时丢了中国人的脸。很多老外可能就认为中国就是这个样子的了。甚至一些台湾人,开始的时候就有一种口头禅:“这个东东大陆也有啊”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出。非争它个面红耳赤不可。不过也不能怪他们,他们还在宣传,去中国甚至要带草纸,因为大陆的草纸是那种像马粪纸的东西。真是气死了。China town 的唱歌的“钱柜”,居然是一个摇摇晃晃的小危楼,黑黑的,第一次去,还真以为到了什么不好的三陪场所。沙发坐下去就陷了进去,原来黑是为了掩盖他的简陋。那里也已卖假货而闻名。 PUB: 女生穿得能少就少的地方。记得那个下雪天,我错过了那个机会没去,roommate,回来后很悻悻地告诉我,幸好你没去,真尴尬,她是穿着高领毛衣去的。去了后才发现,人人来了后都换了衣服,女生都是浓妆,穿得很hot, 穿肚兜都穿低胸的。所以roommate倒成了那晚上最醒目的人了。呵呵。 曼哈顿:第一次走在曼哈顿的大街上,有一种shock的感觉。觉得自己特别的渺小,两边大多都是100多层的高楼大厦。在纽约节奏很快,自动上下的扶梯上,很多人为了更快些,自己也走动着。 法律意识:人人都是明则保身,没自己的事少插手,所以义气的人少了,帮助人的人少了。所以我开始迷恋武打小说,试图从中找到朋友的感觉,英雄的影子。 第二个阶段了: 我想我是属于第二个阶段了。很多深层面的东西,随着你对美国的认识而浮出水面: 其实作为黄种人,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很难进入管理层。白人虽然表面上对你很客气,其实骨子里还是歧视的.我想这就是很多在这里长大ABC, 痛恨自己是亚洲人的长相的原因吧。大多数人都是小职员。薪水一般,而且还要为身份问题而奔波。找工作又很困难。很多时候有一种这里的一切都与你无关的感觉。 发展真的要看个人的机遇,相当一部分人都在这儿过的其实很不如意,找不到工作的,专长不能发挥,在埋没人才的餐馆打着小工,过着心里极度不平衡的生活。这些人的表象特征就是喜欢吹嘘当年在国内怎么怎么样。还有一些,找不到工作,无奈的读完了master读phd,读完了phd,再读post-phd.毕竟学校里还有奖学金,还有学生身份。但是很多这样的人,还同时向国内吹嘘着这里多么多么好,自欺欺人。当然也有过得很好的,在wall street 上呼风唤雨。 在这里要学会忍受孤独: 因为提倡private space,所以,这里的人大多冷漠,来往甚少,除了学生之间,很难会有人真心帮助你,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对于没有根基的我们,很多事就更难了一些。对于“出门万事难”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在这里很孤独,每个人都住得很远,朋友的感觉在工作以后都会变得很淡,也很少时间串门,聊天了。 除了旅游,娱乐项目真的很少,不像国内左一个ok厅,右一个保龄球馆。就算有也离得很远,朋友也远,也忙,很难聚起来。朋友的流动性很大,可能今天你的一个朋友因为换工作移居加州了,明天另一个也走了。however, anyway, 新的朋友也会来,只是很浅罢了. 第三个阶段: 别人都说第三个阶段,你又会开始喜欢美国,那应该是在你来了这里十几年后,因为有了一定的积蓄,身份问题解决了,有了车有了房,最好有了稳固的家庭。放假的时候就可以到处traveling. (在美国国内旅游甚至是去欧洲都很便宜)。可以去滑雪,打高尔夫。因为有钱了就可以享受这里的多种的便利了。 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所以这一切都离我似乎太远了,我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在第二阶段上挣扎着。Anyway, 前途也许是光明的吧。


1 2 3 4 5 6 7
/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