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渐渐地,我们西餐厅去的少了,中餐馆去的多了,在海边烧烤少了,在家做饭多了,赌场去的少了,麻将打的多了,酒吧去的少了,卡拉 OK 去的多了。这种很”中国化“的小团体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或者留学(微博)生加入,大家都很自在,也像个大家庭一样,一起活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没有业余时间去和非中文母语的朋友聚会。 当然,我说的只是大部分的现象,在美国有不少来这没多久却“特别美国化( Super-Americanized)”的留学生号称自己”不和中国人玩,只和外国人玩”,或者“一年多不讲中文,不太会说了。”对此,我只想说大家各有各的活法,自己开心自在就好。 至于"Asian"这个标签,中国人其实还是很能接受的。黑人(African American),白人(Caucasian ),老墨(Latino),亚洲人(Asian),印度人(Indian, technically they are Asian as well)——我们大概也是这么分的。 何史提,计量分析/数据科学/物理
对不起,早几天收到邀请,但我和太太到了纽约几天,没时间给一个长的答案。以往到纽约,是旅游,逛时代广场丶帝国大厦丶联合国……但最近这几次,逛了 Metropolitan Museum ,和花了不少时间在曼哈顿和法拉盛的唐人街,购买日用品和体会老香港的情调。 我在马里兰州住了十年,从读书到工作。我不少朋友到是美籍华裔的,也包括不少ABC。这个题目太大,很难不以偏概全,华人的背景本来就很多样化,从两岸四地南洋来的,有念博士和做餐馆的,什么人都有。 我觉得交朋友这事儿,文化差异当然可以是大的难题,也是我们交朋友都必然遇到的挑战。但大家都是华裔的话,有些难关己经减了不少,如语言。即使来自香港或台山的华人的国语不太好,但多点耐性总可以互相明白,不用从头学习新的语言。 其他的,就是你是否愿意把你的心交出来,是不是真诚,还有你的人际技巧。如果硬要把人对号入座,便把自己套入一个框框,而且很容易得罪人。我觉得跟美籍华裔交朋友最大的难题不是文化差异,而是人的性格;对我而言,去和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交朋友比和一个和我文化相去甚远的 ABC 交朋友来得困难。 有很多共同语言吗? 看看对方的背景,但共同话题一定可以找得到,要脸皮厚,多点耐性。如年轻人,可以说说流行音乐丶电视;如科技人,谈谈电子产品丶手机;年长的,谈谈他在亚洲的经历,也谈谈我们父母的经历;1.5代移民的,可以谈谈来美时的辛酸;ABC的,看看大家有没有共同兴趣(不要第一句就问他 Are you Chinese? ,要小心点儿。)。真的想不到话题,便聊聊本地有的没的。 和不同类型的华人(比如很早以前移民美国和移民美国比较晚的)有没有区别? 很不同,来源地也有很大影响,经过***和没有经过***的丶台湾和大陆的……我也认识一个曾经历越战的。要认识他们的意识形态,尽量带点同理心。这就真的要多读点近代史,什麽观点都要认识,不要只懂学校教的那一套。 美籍华裔移民时间的早晚是否会有影响? 有。来美越久,跟来源地的文化差异越大(或他们认识越少),也对美国更有认同。但我也认识一些例外,来美日久,没有融入,但对家乡的情况也所知甚少,他们的身份认同,就是美国唐人,某情度上是一种特别的本地人。 与其他亚裔是如何相处的,与华裔相比有何不同? 要说英文吧,其他的还是差不多。 对于美国人将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人统称为 Asian 是否可以接受? 当然可以。有些地方, Asian 人口真的很少,聚类起来,不同国籍的 Asian 已经足够相似。在大城市,如有大量华人聚居,在实际需要下,我们的确要把不同 Asian 区分。(大家真的可以分辨不同类型的黑人吗?) Keren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校区的中国学生非常少,研究生都在另外一个校区所以认识得也不多。我是非常临时决定去美国,本来想去加拿大读书,所以对美国的大学申请一无所知,就去了一个我父亲的大学同学所在的城市。 他帮我咨询了很多问题。学校里面中国本科生很少,个位数吧,所以我认识了一些美国华人,我觉得就是正常相处,我和别人相处就是看能不能玩到一起,也不大注意国籍。平时一起去上课,去图书馆,吃饭,运动。周末一起去看电影,烧烤,郊游, Party 。他如果会说中文就说中文,如果不会说就说英文。这样说实在太模糊了,我说几个人吧。 我第一个室友, Iris ,美籍香港人,家里的大姐,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她是我的学姐,比我大4岁,我大一住宿舍,大二打算搬出来,正好她也在找房子,于是决定合租一个 Townhouse 。她在香港读到高中,来美国先念了一段时间 Community college ,然后申请的大学。她一开始只能听懂英语和粤语,所以我要讲很慢的中文或者英语她才能懂。不过她很聪明,很快就没问题了。 可能她是家里长女的原因,她非常会照顾人,在我们那个没车就等于没腿的城市,我一开始没车,她开着一辆 Crv 带我去学校,带我去吃好吃的,带我去买菜,看电影,逛商店,参加聚会。她做菜会和我分享,但是她很忙,一般我做饭比较多,但是调料用完她会自己去超市买好。家里所有的电,网,基本家具,日常花费都是她办的,我每个月只要给她钱,这真的为我省了很多事情,到后来我自己去这样对另一个室友才明白。 她会每隔一段时间定期给家里大扫除,所有的清洁用品都分门别类规整好,我有一种不知道从哪帮起的感觉。她真的教会我很多东西,从陪我选面试的西装,给我讲题,到和人相处,真的像大姐姐一样对我。甚至我门上贴的快递单子她都会自己开车去邮局帮我拿回来,我醒了她已经回来了。我那时候真的是一个非常没用的白痴。只能在家做饭和她一起吃。她对朋友也非常好,情人节会自己买回来很多糖果,巧克力,和彩色包装纸,包成一个个礼物来送给周围朋友。 Catherine ,是和我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她是北京人(听说是孤儿,和一个不知道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长大,后来被现在的美国妈妈领养了),手指头有一点残疾,有的指头只有一半,但是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我大三认识她,后来变成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她虽然是北京人,但是平时和台湾移民在一起玩,所以说话都是台湾口音,我和他们玩多了也快变成台湾口音了。 我现在回想半天,能想到的好玩的故事很多,但是几乎没有因为国籍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事情都可以发生在我和中国同学之间。除了去她家看到她的白人妈妈,除了她说她没爸爸。因为我认识她的 Ex ,我才知道她小时候的事情,不然也没有什么影响。 Lynn ,这个女生我要好好讲讲。我非常爱她,每次和她见面完都会非常开心。她是福建人,就是全村的人都会在纽约不小心打照面的村子。她的生父母和养父母都在美国,因为种种原因她小时候很恨她生父母,现在算是半和解,养父母对她一般。她很努力,独立,高中之后就没有拿过家里的钱,包括学费,医疗费。 她因为没钱,有时候要停学去打一年工再去上学。但是别人一点也看不出来,她长得很漂亮,英语好中文好,福建话好,西班牙语也会一点,日语也会一点,讲话幽默,穿衣服漂亮,给自己买的车也不错。她如果不是因为打了太多工她的成绩也会非常好的。
我完全接受自己是 Asian ,我觉得很好啊,黑头发,黄皮肤,吃不胖,会做中国菜,例外就是脑子笨,我挺喜欢这样的自己。我在图书馆学累了还是会默写桃花源记,我的高中同学录上是朋友写的整篇的滕王阁序,美啊。美国第一个认识的就是一位日本人,我飞机取消了,第一天住在 DC ,这是我第一次去美国,他和我飞一个城市,一路上陪我办手续,怕我跟不上。韩国人接触得不多,认识的也很友好,就是英语有点口音。越南同学很聪明,尼泊尔同学也很聪明,对我很好。只有我反应总是很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