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移民法限制,一个留学生不可能同时在两个美国大学保有学生身份,所以是“甲或乙”的问题,而不是“甲和乙”。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从“学校甲”转学到“学校乙”,之后再转学回“学校甲”。或者学生从“学校甲”退学,之后到“学校乙”入学。离开“学校甲”后如果到了其他学校上学,之后再想回到“学校甲”,前提都是需要重新申请(流程和报考条件与所有新学校申请一样)并重新获得录取通知书。
美国的高校不会轻易给出留学生休学的许可,因为牵扯到比较复杂的移民法。如果不是有足够充分的理由造成学生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比如学生本人严重的疾病,家人的病故,或者母国的动荡等),学校是不会同意学生休学(离校并保留学籍)的。至于所谓的“五个月期限”,指的是留学生休学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五个月;长于这个时间就是退学了,之后想要回来需要按照新生方式重新申请入学,先前在该校修得的学分有保留。运用休学的方式要注意时间问题。比如,如果学生在开学伊始办理休学,正好错过了这个学期,那么不存在学费的问题(如果及时办理退课的话)。如果在学期中间办理休学,如在退课截至日期之后,那么生成的学费不退,不计成绩,但是要等到新学期开学才能复学。如果在期末办理休学,本学期学费不退,不计算成绩,但是要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复学;如果期末退学又不能赶在新学期注册课程的截至日期前复学,就要等到下一个学期复学,但是累计休学时间恐怕会超过五个月,也就是需要退学了。
转学指的是学生本人在美国境内,目前在当前学校有注册全学时课程,并且获得另外一所大学的录取。学生本人和新学校落实入学时间后,向当前学校的国际部报告自己打算转出的决定和时间,当前学校国际部的老师会根据这个时间和新学校国际部联系,作好学生身份“一放一收”的转接工作,确保学生身份不会丢失。如果留学生获得录取后不向当前学校报告,而是退掉当前所有课程回国度假,指望新学期直接到新学校入学,那么当前校如果发现学生无故退课,会取消学生的“学生身份”。这样一来,留学生不仅重新入学时候需要办理新的学生签证再次入境,还会面临因为之前学生身份被“吊销”而可能被拒签的危险。这是“有放无收”。
退学是一个留学生很敏感的词汇,但是实际操作中并没有那么可怕。当留学生决定从一个学校永久/长期离开后,就可以办理退学,也就是withdraw from all of the courses。如果学生已经决意换到另一所学校读书(收到新学校录取通知书),同时决定不保留当前学校本学期的成绩(比如本学期成绩预估很不理想),那么干脆尽早退掉所有课程并办理退学,在规定时间内离境,用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申请学生签证,新学期开学前用新的签证入学。多数留学生担心退学的后果是因为害怕遭遇拒签。虽然拒签有很多因素影响,但是留学生确实需要在再次申请签证时给出足够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自己从上一个学校退学,又这么快要求回到美国读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上方案各有利弊。如果一个留学生纯粹因为当前学校不适合自己,或者感觉成绩预后不思想而考虑换一所学校,那么最保险的方案是办理“转学”。当然面临的结果是当前学校的期末成绩会产生,新学校会要求提供“最近”的成绩单(也就是从学生申请学校到入学期间在任何高校取得的成绩)。当前学校的成绩如果在学生要求下转换学分到新学校是可行的,需要学生自己向新学校申请转换学分;可转的学分(成绩够高且能和新学校新专业的教学大纲对应)算入“教学大纲”帮助提前毕业,但是不会计入新学校总评成绩,也就是GPA。如果学生在当前学校实在煎熬,则可以考虑退学的方案,之后回国申请新学校的学生签证,再次入学。
留学生签证问题有很多隐含条件,以上分析只是小奔个人经验,不代表小奔所在学校。留学生和家长们一定要开诚布公地和所在学校国际部老师分析和商量。国际部的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各种私人考虑而评判学生甚至开除学生。他们会在法规的框架内帮助学生根据需要设计最适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