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8月18日报道,有农业专家指出,未来几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可能会保持低位,这意味着俄罗斯大豆不足以替代美国龙头地位。

俄罗斯是中国自贸易战开始以来一直在探索的众多替代资源之一,上个月中国批准从俄罗斯进口大豆,放开欧洲大豆进口政策。虽然俄罗斯大豆的总产量远低于美国,但中国仍然希望俄罗斯能够在未来做出重大贡献。
总部位于莫斯科的农业市场研究所所长德米特里•里尔科对此表示,中国不应寄希望于这一供应来源。未来几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可能非常低,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俄罗斯的大豆产量要到2024年才能满足俄罗斯国内需求。由于俄罗斯仍需要进口大豆以满足其国内需求,因此不太可能为中国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许多欧洲大豆质量不高,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
里尔科预测,最好的情况是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200万吨大豆,与中国每年超过1亿吨的消费量相比,这个数量显然是杯水车薪。
但中国国内仍对俄罗斯大豆充满信心,中国大豆协会会长杨宝龙表示,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可能成为“大豆的重要来源”,并敦促中国企业“抓住机遇”。据悉,目前已经有中国公司在俄罗斯购买了7660英亩土地,用来种植大豆丶玉米和大米。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石彦国表示,中国对大豆的巨大需求将鼓励其他国家生产更多的作物,以填补美国留下的市场空白。但这需要一些时间,因为大豆是一年生作物,今年的供应可能会很紧张,但明年情况将会好转。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